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拟探讨染料木黄酮对前列腺癌细胞LNCaP和CWR22RV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和CWR22RV1(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Genistein(天津科瑞泰科技有限公司);RPMI 1640、胎牛血清(FBS)、胰蛋白酶(美国Gibco公司);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Abcam公司);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BCA)试剂盒、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上样缓冲液(×5)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试剂盒(上海市碧云天生物公司);2.实验方法:采用噻唑蓝(MTT)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Genistein对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CD44和Oct-4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甲状腺髓样癌(MTC)手术切除范围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首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MTC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中央区、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及生化治愈的关系;探讨影响病人无进展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结果 77例病人,术前降钙素水平正常者5例,升高者72例。行全甲状腺切除28例,单侧腺叶切除49例。仅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39例,中央区及患侧侧颈淋巴结清扫38例。MTC病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性别、侵出腺叶、肿瘤直径、TNM分期、术前降钙素、降钙素水平/肿瘤直径具有相关性(P<0.05)。侧颈淋巴结转移与年龄、TNM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生化治愈率66.1%(39/59),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直径、术前降钙素水平及降钙素水平/肿瘤直径具有相关性(P<0.05)。中位随访时间35(7~69)个月。侵出腺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切除范围、TNM分期、术前降钙素水平和生化治愈是MTC病人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MTC病人建议至少行患侧腺叶切除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必要时行全甲状腺切除,根据超声、CT及降钙素水平等检查结果行预防性/治疗性侧颈淋巴结清扫。规范化的手术治疗是达到较高生化治愈率,减少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调节性小RNA,通过与3’非转录区(3’UTR)互补配对来调节其靶基因的蛋白翻译或者mRNA降解过程,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的表达。成熟的miRNA通过调节靶基因的表达行使其生物学功能,参与细胞增长、细胞凋亡等多种细胞癌变过程。研究表明,miRNA在宫颈癌中的差异性表达有可能使其成为诊断、临床病理学特征和评价预后的新指标。miRNA也可以用于指导治疗以及成为治疗用药的靶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广泛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唑来膦酸治疗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中重度骨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的实验设计方法.将228例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引起中重度骨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0 mm]的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116例)和帕米膦酸二钠组(112例),分别接受静脉输注唑来膦酸(4 mg)或帕米膦酸二钠(90 mg)的单剂量治疗.检测唑来膦酸对疼痛及尿液中I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肌酐(Cr)、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Cr的影响,并观察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228例患者中202例完成试验,其中唑来膦酸组104例,膦酸二钠组98例.用药后两组VAS评分逐渐下降,唑来膦酸组第8、15、22、28天对基线的平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1.77%、-24.60%、-28.50%和-32.37%,帕米膦酸二钠组则分别为-10.87%、-21.06%、-25.67%和-31.26%,两组各时间点相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1),但两组间相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7).用药后两组尿NTX/Cr均快速下降,第8天降到最低点,与基线相比,唑来膦酸组用药后第28天的变化百分比中位值为-36.9%(P=0.0002),帕米膦酸二钠为-32.1%(P=0.0018),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22).用药后两组尿CTX/Cr均快速下降,第8天时降到最低点,与基线相比,唑来膦酸组用药后第28天变化百分比中位值为-63.2%(P<0.0001),帕米膦酸二钠组为-47.9%(P<0.0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4).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组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19.0%和31.3%)、呕吐(6.0%和8.9%)、恶心(4.3%和4.5%)、乏力(3.4%和2.7%)、便秘(2.6%和1.8%)、低钙血症(5.2%和3.6%),均未出现血肌酐值升高.结论 4 mg唑来膦酸单剂量治疗中国人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在缓解骨痛和降低骨吸收标记物方面与帕米膦酸二钠同样有效,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
食管鳞癌放疗后复发再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晨  吴超群  孙健 《中国肿瘤临床》2006,33(16):944-947
目的观察食管鳞癌放疗后复发再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65例经病理证实复发接受并完成治疗.32例1年内复发者为A组,33例1年后复发者为B组.均先行化疗两个周期.NP方案34例,A组16例,B组18例,NVB 25mg·m-2iv drip第1、8天,DDP 30mg·m-2iv drip第1~3天,常规水化.DF方案31例,A组16例,B组15例,DDP同前,CF 200mg,FT-207 1 000mg iv drip每日1次,连用5天.均21天一个周期.两个周期后放疗.B组33例,先予6MV-X线,适形照射DT 30Gy·3周-1,再行后装治疗DT 5Gy(次·周)-1,连续4~6周.A组32例直接作后装治疗,方法同前.19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局部照射DT 60~70Gy.结果总有效率41.5%.A组再治疗有效率28.1%低于B组54.5%.NP有效率44.1%优于DF 38.7%.全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27.7%、15.3%;A与B组分别为15.6%、3.1%与39.4%、27.3%;NP与DF分别为32.3%、20.6%与22.6%、9.7%.A组副作用高于B组.结论食管癌放疗后复发,只要条件允许,不应轻易放弃治疗,特别是1年后复发者.在放疗前建议使用NP方案.长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Aurora A蛋白激酶(AURKA)介导DNA损伤修复通路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影响.方法 用shRNA和AURKA过表达质粒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以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系;通过CCK8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AURKA对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使用α-微管蛋白(α-Tubulin)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检测AURK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修复通路中蛋白水平的变化;最后,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TUNEL染色对人肝癌裸鼠皮下成瘤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敲低AURKA表达可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P<0.05),显著降低DNA损伤修复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P<0.05),抑制肿瘤组织生长(P<0.05);若AURKA表达上调,则结果 相反(P<0.05).结论 AURKA在HepG2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肝细胞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肿瘤免疫疗法在抗肿瘤治疗中取得了较大成效。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s)疗法是治疗肿瘤的新方法,可能是肿瘤治疗领域的下一个重大突破点。OVs是天然的或基因修饰而成、有选择性复制能力的肿瘤杀伤型病毒,直接裂解肿瘤细胞,不损伤正常细胞。与病毒作为基因载体的疗法不同,OVs依靠病毒本身、作为活性药物试剂特异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复制以裂解肿瘤细胞,裂解后释放的子代病毒可以感染周围的肿瘤细胞。随着分子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和基因工程等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OVs疗法,使人们对肿瘤发生、病毒复制及调控的分子机制有了更为深入地了解。本文主要介绍OVs以及OVs联合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与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8.
阿帕替尼是一种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多种肿瘤的临床治疗中表现出一定的疗效。近年来,在针对胃癌、白血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的体内外实验中阿帕替尼均显示了较强的抗瘤活性。它可以通过抑制VEGFR2,调节下游磷脂酶Cγ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等多条信号通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该药应用于部分肿瘤的研究仍集中于细胞实验及少数动物实验,仍需更深入的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及更多临床回顾性、前瞻性研究来验证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化疗引起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双盲双模拟、自身交叉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入组149例应用顺铂或蒽环类方案的恶性肿瘤患者.全部入组患者分为中致吐性化疗组,即顺铂≤50 mg/m2或多柔比星≥40 mg/m2(或吡柔比星≥40 mg/m2或表柔比星≥60 mg/m2),高致吐性化疗组,即顺铂≥60 mg/m2.患者连续化疗2个周期,化疗前分别应用帕洛诺司琼和格拉司琼,如第1周期应用试验药物(帕洛诺司琼),则第2周期应用对照药物(格拉司琼),反之则相反.对比患者应用试验药物的化疗周期(试验组)与应用对照药物的化疗周期(对照组)急性和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预防急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中致吐性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0.72%、48.00%,高致吐性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5.76%、52.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53,P=0.695x2=0.924,P=0.337).预防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中致吐性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9.42% 、4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3,P=0.031);而高致吐性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7.29%、28.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56,P=0.328).第24小时至第5天呕吐次数的比较:中致吐性试验组中位数0.0次、对照组1.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65,P=0.005).试验、对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程度也较轻.结论 帕洛诺司琼预防中、高致吐性化疗引起的急性及延迟性呕吐疗效确切,特别是在预防延迟性呕吐方面,帕洛诺司琼优于格拉司琼,且帕洛诺司琼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染料木黄酮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和CWR22RV1细胞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和实验组(50μmol/L染料木黄酮处理)。采用噻唑蓝(MTT)法分析染料木黄酮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染料木黄酮对前列腺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中间质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和Oct4的蛋白水平。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染料木黄酮具有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实验组LNCaP和CWR22RV1细胞划痕闭合率较对照组下调,穿过Transwell膜的细胞数量减少(P<0.05)。Western blot实验证实,染料木黄酮能够下调前列腺癌细胞中间质的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和肿瘤干细胞的标志物CD44与Oct4蛋白表达,上调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表达(P<0.01)。结论 染料木黄酮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